大学生校内网移动版
> 资讯中心 > 教育资讯 >正文

教育哲学视角下学校教育真谛的深刻阐释 ——读《什么是好的教育——学校教育的哲学阐释》有感

文章《教育哲学视角下学校教育真谛的深刻阐释 ——读《什么是好的教育——学校教育的哲学阐释》有感》由作者岳静投稿、教育资讯栏目编辑于2018-01-31 12:12:15收集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有错误请及时反馈。

教育是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自然特征出现的,“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是一个教授育人的过程,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千百年来,人们对“何为教育”、“何为好的教育”以及教育的本质、内涵、功能、价值等问题的探索从未停止过,那么对于真正的教育,正如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想必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暑假期间我拜读了刘铁芳教授的著作《什么是好的教育——学校教育的哲学阐释》,书中指出教育是我们时代真正最重要的事业,而好的学校教育是个体能从中获得美好事物体验的教育。刘教授对于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的深刻剖析给我以无限的启发,让我对好的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什么是好的教育——学校教育的哲学阐释》主要是根据刘铁芳教授“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之“好的学校教育如何可能”的讲稿整理修改而成的,该课程以教育哲学的思考介入当下学校教育,抓住如何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欲求这一教育的灵魂性问题,通过教育、学生、教师、教学、学校和校长六个关键词来展开对学校教育的各个基本要素的哲学解读,通过典型材料的选用和典型情境的分析,以优雅的情境和优美的语言带给读者一种全新的感受。这本书和我之前读的许多哲学著作有极大的差异,没有晦涩难懂的语句,处处充满着诗意和激情。刘教授透过“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学校教育”这一视角,将他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他的教育理念传达给了读者,引发读者的思索和想象并让读者感受到受教育之人的完整存在,而非将读者看做被动接受的容器,这其实也正是刘教授所倡导的教育方式。

对于教育,刘教授指出“真正的教育乃是深入我们的心灵、长久地留存在我们的记忆之中,并且催人向善的事物”,的确是这样,好的教育应该激发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要培养学生感受世界、体验美好事物、孕育心灵生活的能力。教育不是强制灌输,不是单纯教授给孩子知识,比这更为重要的是激励个体内心之中对美好事物的欲求,在教育实践中实现个体自主生成。尽管古今中外人们对教育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归根结底都是使学生向善。曾经轰动一时的马加爵、药家鑫案件给学校、家长和社会都敲响了警钟,我们的大学培养的不仅仅是拥有尖端技术和渊博学识的人才,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保持对美好事物的敏感性,激活个体人生之中对自然和社会的爱。

在书中,刘铁芳教授将学生作为向学的生命过程,而学校教育的真谛就是激活学生向学的生命,促成学生的主动学习,促成学生学习兴趣的活泼生长。钱学森在回忆自己儿时读书的情境时就极力主张要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激励学生的向学性。刘教授说“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一个关键原因正是我们自幼就缺少了足够的兴趣,成年之后更加缺乏纯粹求知的内驱力,所以说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比学习知识更重要,“个体如何进入学习中的生命姿态比学什么更重要”。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唯有教师的热情才能激发学生的爱的情感,唯有富于想象力的教师才能理解、启发学生的想象力”,由此可见,教师在学生向学的生命过程中扮演着无可取代的重要角色。一个优秀的教师不是将自己的影响强加于学生之上,而是要将自己的影响从学生的世界中剥离出来,让学生保持自己独立发展的个性。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教师总是以一个教导者、督促者的身份存在于师生关系之中,对学生仅仅是一种简单性的指令教育,试图将每一个学生塑造成自我观念下的“好学生”,其实这违背了教师作为向着学生的实践姿态。“成为教师,意味着随时准备迎接教育的召唤。正是这种召唤,让教师走出其个人自我,而活在作为教师的生命状态之中”。简而言之,教师就是在师生关系之中善于倾听学生成长的内在需要,将学生引向对真善美事物的欲求中,为教育而生,以教育为乐,从而走向教师人性的卓越。

另外刘铁芳教授在书中还谈到了教学、学校和校长。何谓好的教学?“好的教学就是如何充分地让学生学习,让学生走上属于自己的学习之路、自我成长之路”。在书中刘教授用大数学家苏步青的例子说明了好的教学就是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生发出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己想学习,并且找到学习的乐趣和方法而非教师一味地强制要求。刘教授着重强调了“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必须要处在去模式化的状态,真正做到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努力走向教学相长。在谈论学校的时候,刘教授说“学校是师生共同过心智生活的场所,优雅的物理空间为师生卓越心智生活提供背景与基础,在学校场域之中,人与环境的积极互动就构成了校园之魅,构成了学校生活之魅”。学校是自然和人文相互交融的建筑,它孕育着每一个学子,它是学园、乐园更是家园。一所学校的物理空间和人文趣味归根结底都是指向学生、服务学生的,是有助于师生生活和交往的。数字化时代的学校特性是走向人文校园,“学校的中心是育人,一个人在学校中,生命得到充分地舒展,心灵得到整体的孕育,学校就成了精神之家园”,这也就回归了真正的人文校园之宗旨,同样这对我们今天的学校建筑也有很大的启发意义。与此同时,说到学校我们必然会想到校长,一所学校的灵魂就是这所学校的办学理念,而校长人格的中心就是学校的办学理念,校长不仅要有“立足生命发展,润泽生命,启迪生命,激励生命”和“文化引领、文化育人”的办学理念,还需要用行动将理念转化为实践,把教育的本质带入当下,从长远的角度规划、发展学校的明天。

“什么是好的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众多教育专家、学者、一线教师等探究和思索的,关于什么是好的学校教育,在这本书中刘铁芳教授从哲学的视角出发,分别从教育、学生、教师、教学、学校和校长六个方面探讨了自己对于教育问题的思考,并将其融入到了生动的情境当中。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深深被刘教授深邃的思想、灵动的语言以及对于教育事业那份发自内心的深沉的爱所打动。最后,我想借用刘教授在书中的一段话来表达自己对学校教育真谛的理解:“教育的核心是育人,学校教育就是以对美善事物的欲求来激励个体成人;学生之为学生的根本在于积极向学的生命;教师之为教师就是活在师生关系之中,成全学生的生命……学校教育就其实质而言,就是师生在人文化校园中所发生的活生生的交往;好的校长把教育的本质带入当下,让学校教育的理想一点点向着现实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