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资料库移动版

> 新闻中心 > 全球排行榜 >正文

支付宝让无数人成为“宝宝” 触碰了这些伦理问题

文章《支付宝让无数人成为“宝宝” 触碰了这些伦理问题》由作者投稿、全球排行榜栏目编辑于2016-06-02 23:16:43收集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有错误请及时反馈。

  关注新闻热点,寻找当天热门话题,报道最新娱乐资讯,教育新闻,社会报道,最新政策法规等信息,大学生网小编整理出《支付宝让无数人成为“宝宝” 触碰了这些伦理问题》相关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你所知,昨天六一儿童节的时候,支付宝改了用户的名字,一时间,各种“宝宝”漫天飞。

  关于这件事,网上已经有了很多的评论,有从法律层面上分析的,有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的,很多。总之,毁誉参半。

  其实,作为一款用户数过亿的产品,做了一个毁誉参半的活动,这个事基本已经可以视为是有点失败的了。

  至于为什么会失败,这次活动的背后,我觉得有一些很关键的产品或运营的“伦理底线”被突破了,这是很重要的原因。以下我简单分析一下。

  先明确一下,这是一个运营驱动的产品改动,但这个改动吃相比较难看,直接让用户变成了一个“被动接受方”——无论你是谁,反正老子就是改了,你只能看到,然后接受,别无选择。

  作为一个数亿量级用户的产品,为了这么一个小的运营造出来的东西,如何照顾大多数用户的感受是个大问题。

  而同一时间窗口下的微信,做了只要触发关键字就会掉表情的小功能,这个是相对比较克制的彩蛋,只会由用户的主动行为触发,这种触发式的彩蛋用户们不会太排斥,反倒会是更喜欢。

  

  再例如Uber,在每辆司机的车上放了棒棒糖,使用的是和支付宝差不多的逻辑,但唯一的区别是支付宝打扰了用户。一个是在边角位进行运营,一个则影响了用户主要的关键内容,效果可想而知。

  

  此外,支付宝这次产品改动,还有如下这样几个很微妙的问题值得依次说一下——

  1. 态度问题

  儿童节把所有人的名字都自动加了“宝宝”两个字,这等于是说,支付宝本身是“爸爸”咯?无论是做产品还是做运营,不能贬低用户,这是常识。而这样的强奸式做法,等于宣告了支付宝官方“高高在上”的自我态度。

  2. 用户感受问题

  支付宝不是一个简单的社交产品,这是一个和钱有直接关系的产品。从用户的眼光来看,作为支付宝本身,能直接改用户的昵称,那是否能直接改人家的余额?能直接替用户发很多东西?假如银行在某个节日,把你的账户名称后面加了2个字,你是什么感觉?

  3. 产品设计问题

  用户名无法修改

  既然你强奸了用户的昵称,至少要允许用户修改吧?然而支付宝并不是这么想的,不管你改成什么样子,都会自动帮你加个宝宝二字,为什么不是在个人昵称后面,加上宝宝二字,是不是用户的感觉更好?

  没有考虑特殊情况

  比如出现“期待每个星期日(宝宝)”、“我就喜欢你很傻(宝宝)”这样的昵称,用户是什么感受?

  影响用户正常使用

  比如你有群,你的好友列表,全部变成了满屏宝宝,是什么感觉?当然啦,除非支付宝认为本来这两个地方使用量就不大吧。